安徽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教育者创设交往情境,提供社会互动机会,组织多方面交往活动以教育学生的德育方法是()
A.疏导法
B.交流法
C.对话法
D.心理咨询法
答案:B
2.19世纪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所倡导的教育起源论被称为()
A.生物起源论
B.劳动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实践起源论
答案:A
3.人类最早的教学手段是()
A.直观教具
B.口耳相传
C.文字材料
D.黑板加粉笔
答案:B
4.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家长
B.教师
C.学生
D.校长
答案:B
5.目前我国教育在很多方面不同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这反映了教育具有()
A.相对独立性
B.历史性
C.阶级性
D.永恒性
答案:B
6.教育的本质属性是()
A.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B.相对独立性
C.永恒性
D.历史性
答案:A
7.马克思认为,正确的教育起源论是()
A.心理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劳动起源论
D.神话起源论
答案:C
8.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课外体育锻炼
B.运动竞赛
C.运动队训练
D.体育课
答案:D
9.古希腊雅典教育比较重视对年轻一代进行()
A.军事体育教育
B.天文地理教育
C.政治哲学教育
D.多方面发展教育
答案:D
10.在人的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可以加快人的发展。反映了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的()
A.稳定性
B.不平衡性
C.顺序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B
11.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A.社会实践
B.课外校外教育活动
C.教学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答案:C
12.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的根本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科学技术
D.文化传统
答案:A
二、辨析题13~14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13.地方课程主要是由区县开发的课程。
答案:错误。地方课程的管理权应是省市教育行政部门而不是区县教育行政部门。
14.我国办学体制改革的重点就是强化政府办学。
答案:错误。目前我国办学体制改革重点是强调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
三、简答题:15~17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5.班主任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答案:(1)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
(2)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
(3)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4)选择和培养班干部。
16.为什么说教育救国论是错误的?
答案:(1)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它部能决定政治经济发展的方向,不能称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2)教育救国论企图在不触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前提下从改造教育人手,实行清明政治,富国强民,实际是行不同的。我国历史上出现的教育救国论皆以失败而告终。
17.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答案:(1)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有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和实践活动法。
(2)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以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有欣赏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
(3)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法。
(4)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有演示法和参观法。
四、论述题:18小题,15分。
18.试论最基本的教学方法——讲授法。
答案:(1)讲授法是教育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它包括讲述法,讲解法和学校讲演法。
(2)讲授法的优点是: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短实践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有利于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①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板书)要清晰、准确、精练;②讲授要有系统性,条理清楚突出重点;③语言要生动、形象并富有感染力;④语言的高低、强弱、语流的速度要适宜。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19~30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心理是神经系统的机能,人的一切心理活动按其产生方式来说都是脑的()
A.反射活动
B.意识活动
C.技能活动
D.无意识活动
答案:A
20.学习材料中间部分的内容记忆效果较差,是由于受到的干扰是()
A.单一抑制
B.倒摄抑制
C.前摄抑制
D.双重抑制
答案:D
21.人脑把抽象出来的事物间共同的、本质的特征联合(综合)起来的过程叫()
A.抽象
B.概括
C.综合
D.分析
答案:B
22.记忆过程包括()
A.识记、保持和遗忘
B.识记、保持和联想
C.识记、再认和回忆
D.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
答案:D
23.气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理论的提出者是()
A.斯普兰格
B.巴甫洛夫
C.希波克拉底
D.霍兰德
答案:B
2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叫()
A.问题情境
B.原型启发
C.原型
D.问题对象
答案:A
25.情绪是以下列哪种选项为中介的反映形式()
A.需要
B.态度
C.动机
D.认识
答案:A
26.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叫()
A.表象
B.做梦
C.理想
D.幻想
答案:D
27.人们在乘车时,观看外面远近不同的物体,结果会发现:“近物反向移动快,稍远物体反向移动慢,非常远的物体是同方向运动”,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明暗阴影
B.线条透视
C.空气透视
D.运动视差
答案:D
28.在下列心理现象中属于心理过程的是()
A.意志
B.兴趣
C.理想
D.气质
答案:A
29.与意志品质的自觉性相反的不良品质特性是()
A.盲目性
B.顽固性
C.散漫性
D.动摇性
答案:A
30.在分析问题中,有的人总是“人云亦云”,反映了该人思维缺乏()
A.深刻性与广阔性
B.逻辑性与严谨性
C.灵活性与敏捷性
D.批判性与独立性
答案:D
六、辨析题:31~3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31.技能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和一般的随意运动没区别。
答案:错误。技能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区别于一般的随意运动。
32.压力对人的心理健康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答案:正确。(1)压力是客观存在的,人在应付压力的过程中能够学习应对压力的基本知识和能力,适当的压力可以挖掘人的潜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2)人长期处在压力应对状态,尤其是过多、过度的压力,可能造成应接不暇和身心疲惫状态,对健康发生明显的消极作用。
七、简答题:33~35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3.感觉和知觉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答案:(1)区别:①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②感觉的产生是某一种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则是分析器系统综合活动的结果;③知觉比感觉复杂得多,它们是本质上不同的两种感性认识的形式。
(2)联系:①同属认识的感性阶段;②都是对当前事物的直接反映;③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入。
34.研究心理学必须遵循哪些原则?
答案: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客观性原则。对任何心理现象必须按它们的本来面貌加以考察,在人的生活和活动中,通过研究产生心理现象的客观条件的原因和表现来研究人的心理。切忌根据实验者的主观愿望或猜测来分析人的心理。
(2)系统性原则。在研究中坚持系统、整体的观点,对人的心理进行多层次、多因素的系统分析;也要对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形成的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关系进行整体的研究。
(3)发展性原则。在研究中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一切心理现象,不仅要看到其现实特征,而还要看到其发展前景。反对把心理现象看作是凝固的、静止的、孤立的东西。
35.简要说明社会促进、社会惰化及它们的特征。
答案:(1)社会促进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心理学家奥尔波特研究发现,一方面社会助长作用的确广泛存在,并且不仅可以引起人们行为效率在量上的增加,而且可以在有些工作上提高行为的质量。但是,另一方面,他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工作,并不总是带来社会助长作用。随着工作难度的增加,社会助长作用会逐渐下降,乃至最终变为社会干扰。
(2)社会惰化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心理学家发现,随着共同完成一件事情的人数增加,每个人所作的努力程度会逐步下降。他人的参与,直接导致了个人努力水平的下降。
八、论述题:36小题。15分。
36.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答案:良好的意志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生活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是教师一项重要的任务,其主要做法是:①加强对学生科学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自觉性;②鼓励学生勇敢地克服困难,培养学生的坚定性;③帮助学生排除犹豫的心理,培养学生的果断性;④调动学生克服片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自制力;⑤启发学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
评论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