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是农学类(如园林等)专业的考试科目。以下是2020年安徽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考试预热试题一。生态学基础考试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和论述题,总共有54道小题,考试时间是150分钟,满分是150分,考生可以在线打卡学习。
一、选择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第1题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种群自动调节机制的是( )。
A.食物调节 B.遗传调节 C.内分泌调节 D.动物的领域性
第2题 种群环境的容量决定于( )
A.温度、光、水、营养、行为
B.非生物环境、生物特性、遗传特性
C.食性、行为、适应能力
D.温度、光、水、空间、适应能力
第3题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动物对极端高温适应的表现的是( )
A.夏眠 B.昼伏夜出 C.体重加重 D.放松恒温性
第4题 在光与植物形态建成的各种关系中,植物对黑暗环境的特殊适应产生( )
A.黄化现象 B.白化现象 C.辐射效应 D.代谢效应
第5题 主张捕食、寄生、竞争等对种群调节起决定作用为( )
A.生物学派 B.气象学派 C.食物因素学派 D.自动调节学说
第6题 在群落演替的早期阶段是非常重要的,而在后期则无关紧要的是( )
A.生物的散布能力 B.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C.生物的生产量 D.生物的繁殖能力
第7题 1798年马尔萨斯出版的一部对“生存竞争”和“物种形成”理论有重要影响的书是( )
A.《人口论》 B.《物种起源》 C.《植物生态学》 D.《生态学》
第8题 睡莲属于( )
A.浮水植物 B.沉水植物 C.挺水植物 D.多浆植物
第9题 下列不属于森林植被净化空气的方式( )
A.分泌杀菌素 B.强大的根系 C.光合作用 D.吸收、吸附作用
第10题 木耳属于( )
A.分解者 B.消费者 C.初级消费者 D.生产者
第11题 黑核桃树下几乎没有草本植物,原因是其树皮和果实中含有的氢化核桃酮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这是植物的( )
A.密度效应 B.种群调节 C.竞争作用 D.他感作用
第12题 一般高山植物茎干短矮,叶面缩小,绒毛发达,叶绿素多,叶茎含花青素,花色鲜艳,这些特征的形成是由于( )
A.高山上蓝、绿光和紫外线较强烈
B.高山上绿、紫光和紫外线较强烈
C.高山上绿、红光和紫外线较强烈
D.高山上蓝、紫光和紫外线较强烈
第13题 在山区出现的、方向有昼夜转换现象的地方性风叫做( )
A.焚风 B.山谷风 C.陆风 D.海陆风
第14题 生理出生率是指( )
A.实际出生率 B.最大出生率 C.生态出生率 D.理论出生率
第15题 植物分泌毒素抵抗微生物入侵称为( )
A.他感作用 B.抗毒作用 C.他毒作用 D.抑制作用
第16题 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 )
A.自然选择只作用于现有的基因型
B.任何适应性都是相对的
C.选择并不一定创造“最好”或“最优”的表型
D.自然选择必须考虑把所获取的能量和资源分配给一系列彼此矛盾的物种
第17题 Q10是指( )
A.积温 B.温度系数 C.致死温度 D.三基点温度
第18题 能量沿着食物网流动时,保留在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中的能量变化趋势是( )
A.能量越来越少
B.能量越来越多
C.能量基本没有变化
D.因生态系统不同,能量或越来越多,或越来越少
第19题 下列生态因子中,属于间接因子的是( )。
A.温度
B.光照
C.水分
D.海拔
第20题 大多数植物的生长和干物质积累在变温条件下比恒温条件下( )
A.不利 B.有利 C.一样 D.不确定
二、填空题:共20个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第21题 按群落的代谢特征,演替可分为自养性演替和__________。
第22题 反馈有两种类型,即正反馈和负反馈,生态系统的反馈主要是__________。
第23题 植物需要在一定的温度以上,才开始生长发育,这是__________法则决定的。
第24题 生态因子归纳为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__________和人为因子五大类。
第25题 生态系统的四个组成部分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__________。
第26题 中国植物群落分类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
第27题 生物朝不同方向进化的“对策”称为生态对策,也称__________。
第28题 按环境范围大小,可分为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__________和内环境。
第29题 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__________的集合。
第30题 群落演替最后达到和环境紧密协调的稳定群落叫__________。
第31题 与优势种相伴存在,为群落中的常见种类,包括了除优势种外的一个很大范围的植物种,这样的植物种是__________。
第32题 半自然生态系统又叫__________。
第33题 凡未受人类干扰和扶持,在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依靠生物和环境本身的自我调节能力来维持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__。
第34题 在自然选择和进化中形成了各类生物所特有的对日照长度变化的反应方式,这就是生物中普遍存在的__________。
第35题 在未被生物占领过的区域,从没有种子或孢子体的状态的原生裸地或水体开始的演替,叫__________。
第36题 次生演替过程中若群落被进一步破坏叫群落退化或__________。
第37题 土地退化的形式主要有土壤侵蚀、土地沙化、土壤次生盐碱化、__________,以及土壤肥力退化等。
第38题 阴性湿生植物海绵组织发达,调节水分平衡的能力__________。
第39题 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的自养生物是__________。
第40题 生态系统的两大部分是__________和非生物环境(非生命部分)。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第41题 由于群落交错区存在于两个群落的边缘,其内部的环境条件要比两个群落的复杂,所以生物的种类比较少。( )
第42题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及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
第43题 现代生态学发展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向微观和宏观发展。( )
第44题 物质循环又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指各种化学物质在生物和土壤之间的循环运转。( )
第45题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魂是循环进行的,而能量流动是单向递减的。( )
第46题 由环境中季节变化所决定的种群波动的变化,多与食物的变化无关。( )
第47题 趋同适应的结果是使同种生物形成多种生态型。( )
第48题 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一个结构单位,即指其形态结构。( )
第49题 生态学词是由达尔文首先提出来的。( )
第50题 生态学向宏观方向和微观方向发展,并与其他领域的学科交叉。( )
四、简答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第51题 简述生态系统的报考包括哪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52题 简述二氧化碳使气候变暖的原理。
第53题 简述你对生态学含义的理解。
五、论述题:1个小题,满分20分。
第54题 论述捕食者与猎物的协同进化。
2020年安徽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考试预热试题参考答案
1.答案:A 2.答案:B 3.答案:C 4.答案:A 5.答案:D
6.答案:A 7.答案:A 8.答案:A 9.答案:B 10.答案:A
11.答案:D 12.答案:D 13.答案:B 14.答案:B 15.答案:A
16.答案:A 17.答案:B 18.答案:A 19.答案:B 20.答案:B
21.答案:异养性演替 22.答案:负反馈 23.答案:有效积温
24.答案:生物因子 25.答案:非生物环境 26.答案:群丛
27.答案:生活史对策 28.答案:微环境 29.答案:多种生物种群
30.答案:顶极群落 31.答案:伴生种 32.答案:驯化生态系统(人工_驯化生态系统)
33.答案:自然生态系统 34.答案:光周期现象 35.答案:原生演替
36.答案:逆行演替 37.答案:土壤污染 38.答案:较差
39.答案:生产者 40.答案:生物群落(有生命部分)
41.答案:错 42.答案:对 43.答案:对 44.答案:错 45.答案:对
46.答案:错 47.答案:错 48.答案:错 49.答案:错 50.答案:对
51.答案:生态系统的报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生态系统进化和生态系统演替。生态系统进化是长期的地质、气候等外部变化与生态系统生物组分活动结果所引起的内部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早期的生态系统应该是水域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演替就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随时间的改变。演替有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之分,也有正向演替和逆向演替的区别。
52.答案:二氧化碳影响地球能量平衡,即热量的辐射。能量主要是以光线的形式到达地球,其中大部分被吸收并通过各种方式转化为热量,热量最后以红外(热)辐射形式,从地球再辐射出去。在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对光辐射是透彻无阻的,但要吸收红外线并阻挡红外辐射的通过,就像温室的玻璃顶罩一样,能量进来容易出去难。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越多,热外流越受阻,从而地球温度升得更高,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除二氧化碳以外,大气中的甲烷、氮氧化合物等气体浓度的增加,都能引起类似的效应,但在全球增温作用中以二氧化碳为主,约占60%以上。
53.答案: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这里的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
非生物环境是指光、温、水、营养物等理化因素;生物环境则是同种和异种的其他有机体。
生态学强调的是有机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而相互作用包括同种有机体之间的种内相互作用和异种有机体之间的种间相互作用。
现代生态学家公认为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和机理的科学。
54.答案: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另一物种的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性状又作为前一物种性状的反应的进化现象称协同进化。捕食者与猎物的相互适应是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捕食者通常具锐利的爪,撕裂用的牙,毒腺等或其他武器,以提高捕食效率,猎物常具保护色、警戒色、假死、拟态等适应特征,以逃避被捕食。
蝙蝠能发放超声波,根据回声反射来确定猎物的位置;而一些蛾类能根据其腹基部“双耳”感受的声纳逃避蝙蝠的捕食。不仅如此,某些灯蛾科(Arctidae)种类能发放超声波对付蝙蝠的超声波,并使其堵塞或失灵。更有趣的是,为了对付蛾类这种“先进”的防卫系统,蝙蝠还能通过改变频率,避免发放蛾类最易接受的频率,或者停止回声探测而直接接受蛾所产生的声音以发现猎物。捕食者与猎物的相互适应是进化过程中的一场真实的“军备竞赛”。
在捕食者与猎物相互的协同进化过程中,常常是有害的“负作用”倾向于减弱。捕食者如有更好的捕食能力,它就更易得到后裔,因此自然选择有利于更有效的捕食。但过分有效的捕食可能把猎物种群消灭,然后捕食者也因饥饿而死亡,因此“精明”的捕食者不能对猎物过捕。
评论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